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閉嘴的藝術》與《守密》


 前兩天,剛看完戲的朋友line來150字觀後感。雖然朋友覺得自己忍住沒有暴雷(我也買票了),我也什麼都沒映入眼簾,就是立刻 K 回去:「ㄟ我還沒看耶,幹嘛跟我說?」​

交情要夠好❤才能這樣 K。沒交情的、不認識的,我只能在心裡咬手帕,想請對方讀《閉嘴的藝術》。(從此可能也很難有交情)

​仔細想,我買書看電影都不太看介紹,我也不懂,所以歸納起來就很懶吧。既然要買了,一定(感謝)在某個時候因為誰寫的某句話觸動。然後我也會立刻喝孟婆湯都忘了。既然買下,也不會再去看任何劇評影評書評,直到我看完了。所以任何一點劇情對我來說都是暴雷,不爽。​

已經花錢買了書、買了票,正打算要享受時,你可以想像有人來一句「那不好看,我不喜歡耶」的感覺嗎?!是要勸我別花時間嗎,那屬於我的經歷,又干卿底事呢。​

是以想到推薦《守密》這本書。​

在「好友、伴侶之間不應該有祕密」「有祕密就是不健康」的刻板印象中,這本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祕密心理學」,就像打開了窗簾,讓一些光線透進來,讓我們有「原來如此」的看法,了解祕密與自己(這輩子)的關係,可能是一種健康的獨處。​

如何認識守密與隱私的不同;守密或不守密對自己或他人造成的傷害;能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關係relationship的健康,而不是 #呆板地 以為凡事攤在陽光下=健康,有祕密=不真誠。​

因為守密未求協助,讓人感到羞愧、孤立、責怪自己,對於身心的傷害,這個比較好想像。書中會解析各種「你並不孤單」的蜷縮,守密不難,無法自在做自己、沒有健康的思考方式,這才困頓。​

書中也提出,某些時候,我們必須「有控制感的守密」。例如在守住驚喜、正面祕密的時候,在為了守護別人利益的時候。這事你當然會碰到,例如親友懷孕3個月內不公開的習俗,你就必須要幫助守密。​

書中第七章講到了「正向的祕密」。我們常會將快樂經驗藏在心裡,尤其是絕非造成孤單、反而能形成獨立的守密。你喜歡閱讀,喜歡編織毛衣,喜歡上身心靈課程,喜歡去玩夾娃娃,但是不想要接受評語 ── 問你是不是書呆子,是不是玩物喪志,是不是走向邪教,或是問你:那很無聊耶?​

這樣懂了嗎嗎嗎嗎嗎嗎嗎!​

*****

非常推薦,很少見這樣討論《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那些藏著不說的,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與未來》,紙本書做得舒服,也有電子書。

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新港大樹下的新鮮事

 


大概發現高鐵販售咖啡的推車已經錯過時,我就想,也許這次可以達成 零垃圾旅行。因為我連面紙都忘記帶,那到底還能產出什麼非必要垃圾?
#超級酷夏有帶手帕擦汗最重要
#還帶扇子我真是聰明極了


考驗就來到嘉義新港知名的大樹下粉圓冰。
難得熱到我想要吃點心。

這間大樹下不是蓋的。完全沒有冷氣空調,靠的就是自然通風。店員每個都是全程口罩,立刻加分 ── 到現在我已經養成覺得「一邊講話一邊製作/運送食物」很恐怖。

在這種天氣,她們還是全/程/口/罩,笑咪咪對待我這位異鄉人。

以往都是新港的朋友載來外帶。我第一次自己來內用。

內用碗不是一次性(我印象中還是瓷碗耶不是美耐皿),白色的塑膠湯匙統一放在加蓋收納箱保持乾淨。最好啊!我就是自己有帶湯匙!過關!

(攜帶是可回收材質湯匙。藍色有點驚悚但不會忘記帶走)

何況我才剛去25號倉庫看「浮海塑島」的展覽。

吃到桌面有點髒不好意思。我也想要找面紙擦湯匙……沒有。真的沒有。接下來我吃得非常小心。

那桌面清潔就靠店家了。我去借戶外水龍頭洗湯匙上的甜味。

轉頭一看它最深處的牆面就大大寫著,本店不提供面紙,歡迎使用水龍頭。原來我正被保送過關。

太棒了太有guts的店。粉圓很好吃就不用我講了。

而且這次抵達新港後,我完全靠雙腳步行,不僅可沾光是個 0 碳排放的旅行,我也把以往只被車子載來載去的地點都落地化搞清楚了。

太陽底下當然會有新鮮事哦。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新學BCD:責備、抱怨和防禦


有時候是一本書反回來推我們。

例如《我,刀槍不入》的David Goggins,在全球的訊息實在是太活躍了,好奇到我都沒時間三刷這書。

我最近剛聽他一段短片,是對痛苦中的年輕人喊話,他知道這些掙扎,因為他也是從黑暗裡走過來的。但是不要想說到處看IG一分鐘影片你就能改變。要認真看待自己想要改變,讀書學習方法,向外尋找幫助的資源--現在比他當年的資源可多了。

然後我從哥金斯英聽學到一個名詞,BCD。
交叉問google幾次才知道是一種有毒的心態:
Blaming, Complaining, & Defensiveness
責備、抱怨和防禦


居然已經被列為專用縮寫和討論了。

Goggins特地說,如果你沒有閱讀的習慣(他自己也患有閱讀障礙),可以聽他的有聲書,他的有聲書是以一種podcast的形式設計。

也就是說並不是照書朗讀的。之前有聽說中間還會有討論和必要的髒話。😆 看我最後會不會瘋到買一本來英聽個三年。

別在對抗怪物時成為怪物《向獨裁者說不》

 

**在這間餐廳吃飯閱讀時,面對的藍黃旗色系,原本我想是瑞典系餐廳的意思嗎?環顧四週看到這兩片旗,我懂了這藍黃是烏克蘭的關係。

之前Readmoo在跑「戰爭馬拉松」的時候,常常看到讀者一片哀鴻「越讀越沮喪」之聲。我打開了一本不在活動書單但其實很適合在書單的《向獨裁者說不》── 她實際要講的是網路戰爭,也就是現在我們都在面對的。#越讀越振奮​

重點是她很好看,這是一本充滿挫折、又站/戰起來、又挫下去的內容,跟薛西弗斯一起還在持續中。​



《向獨裁者說不》是諾貝爾獎得主、菲裔美籍的瑪麗亞.瑞薩可謂自傳。因為對於杜特蒂的...關心,之前我只是在某部講菲律賓獨裁的紀錄片裡面看到這個小個頭的女士,氣勢和笑臉都令人好奇妳是哪位。

​書籍的一開始就讀到她說,請不要輕易離開社群平台:

​「如果想要追尋事實的人都離開了臉書,
那些留在社群平台的人們又會如何呢?」​

我就是靠這句話一直讀下去。當我們很容易認為關掉媒體關掉社群=獨立思考的時候。但既然這個平台在AI學習使用者模式,我們又怎麼能放任它學習仇恨言論呢?要堅守陣線。​

可以簡單一點,我們這些在寫FB的每個人,每天餵給它什麼?餵給這個世界什麼?我們對於自己傳播訊息的責任和勇氣。​

*​

世界是如此之新。臉書2004才成立,2010年全球關注阿拉伯之春,2011年占領華爾街;2016年臉書才推出全球直播。這年它在菲律賓開設辦公室、也在大會上推薦瑪麗亞.瑞薩創建媒體《拉普勒》,但也是她前往臉書總部,將自己近年來的量化發現提出預警。她同時感覺得臉書進退失據。​

接著,美國劍橋事件發生,川普2016當選、英國 2020脫歐、2022年俄國入侵烏克蘭,使用的是它2014侵略克里米亞就開始散播的元敘事、也是2022年小馬可仕拿回菲律賓政權。

瑪麗亞.瑞薩曾欣喜的參與了網路臉書,以為這將會對民主帶來巨大正向的影響,很快地,也等於目擊平台商業模式的逐漸變質,虛假消息利用FB及YT的貪婪賺錢慾望;在提早向臉書預警卻屢未獲正面回應後,她逐步確認所謂「監控資本主義」,確認了臉書的邪惡。​

但是她都沒有放棄,沒有口出惡言。即使總是抱持著入獄的各種文書及心理準備,在書中,她不斷提出身邊看得到的光亮,希望你如何汲取勇氣,試著先以信任,不放棄對話。《向獨裁者說不》的第一部講述她的童年、求學乃至於CNN,就精彩萬分。​

同時了解菲律賓這個國家的特殊性(花費在網路及社群媒體的時間為全球之冠),

看她第一手體驗臉書的崛起,《拉普勒》如何利用臉書以及心理學,創造社會改革;自我惕勵媒體報導的快速和深度(不會給記者看點擊率)。

同時第一手體驗臉書的樓歪簡史。

世界很新。我們現在隨便講講「都是假新聞啦」,但它就在我們眼皮下 逐 步 發生。​

我們當然都能找到繼續走下去的方法。


🚾《向獨裁者說不:諾貝爾和平獎記者如何捍衛民主底線,為我們的未來奮鬥》
紙本書的編排其實也做得很好看好翻。
這書唯一的奇怪是圖像解析度很低,而尤其在若干重要圖表時,好像沒有打算讓我看仔細的意思(但我想啊)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我可以從邁步向前的世界中輟, 成天滯留在美的世界之中嗎?《博物館的守望者》

 

每次聽到「電子書是不是書」,這種無庸置疑「當然是」的問題,也偶爾會崩盤。如果電子書也經過跟紙本書同樣嚴謹的校對,是否就不會出現「283頁」這種事。


但是幸好從目錄可以清楚知道這個P283在哪裡:〈文中所提及的藝術作品〉。
可是如果說這本書不嚴謹,也不夠公允的。我想推這本書。
第一次看到《博物館的守望者》是在實體書店。翻開只覺得好多QR code怎麼回事。現場立刻掃瞄發現,每個QR code都連結到大都會博物館的網頁,跟文內提及的藝術作品有關。而這不是一本藝術史書籍,作者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警衛。這個作者身分太令人好奇了。
但總之,反正紙本書也沒有精美圖片,我就放進了電子書的購物車。
電子書的好處是閱讀時直接幫你把網頁連結做好。所以書中已經沒有亂碼QR code了,而是一個個註釋號碼,點了就連到大都會。這個轉化的工程也是挺大的,電子書顯然有特別處理。
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的組成,到了第三章,作者就講了工作之始。
他從小生長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小朋友不會形容看到藝術品的感動,只會覺得「胸中好像有小鳥在揮動翅膀」。他在大學修習了藝術,想跟數學天分的哥哥有所區別夢想。直到,哥哥病逝。他完全不想移動。但在地鐵上看到了大都會博物館的徵人廣告。
「我可以從邁步向前的世界中輟,
成天滯留在美的世界之中嗎?」
在讀《藝術超乎想像的力量》時,搭配這本《博物館的守望者》,真的幸福。就是這樣。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我不知道我的心裡是否原來有個洞,但它被藝術補到滿溢出來的話也很好。《藝術超乎想像的力量》


從父親過世後,我罕少看京劇了,我沒有刻意迴避,覺得主要是因為沒有人幫我選折子。

因緣際會知道演出訊息,我想我「小時候」就在看李寶春楊燕毅,現在他們還在台上,有不看的道理嗎。立刻去買到僅餘的票券。

看京劇真是舒暢,隨時可以竊笑,#隨時可以叫好,#隨時可以鼓掌,一點都不會令鄰座奇怪(反正全場都這麼自在🤣~)。從兒時被父親耳濡目染欣賞京劇的各種小小影響,服裝,出場,動作……整場愉快極了。

最後散場,我起身讓路先給鄰座出去,是一對老爺爺老奶奶,彼此攙扶,走路好慢好慢,還一直回頭跟我說,謝謝喔,謝謝喔。

淚水竟瞬間盈眶。差點想說我們下次見,我沒有了爸爸但全場有好多我的爸爸。我不知道我的心裡是否原來有個洞,但它被藝術補到滿溢出來的話也很好。
▫️
「當一個人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腦部某些區域會停止運作,例如與退縮和恐懼有關的杏仁核。」

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題材,在不同地方看過殊途同歸的資訊,能夠有本書好好來了解,感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