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用藝術訓練對微小事物的忠心,跨領域的關懷。《美意識》

「傳統商學院MBA申請者愈減少的同時,愈多跨國企業開始讓主管和專業經理人接受設計學校、藝術學院的管理階層訓練課程。」

應該是看到這段覺得有興趣,所以就起身閱讀《美意識》。

作者山口周本身就是MBA和MFA藝術碩士跨界,哲學學士,美術史碩士,目前從事人才培訓。所以從他的觀點來看當今企業趨勢,尤其在日本講究階級與考試菁英,他認為,企業們所出現的重大危險,正是與欠缺美意識相關。


之前說過了,這本書並不是在訓練每個人都成為千萬中選一的賈伯斯,公司也有專業的美術設計,或例如,我正看書時餐廳老板突然贈送的沙拉,這擺盤我大概都擺不出來。

(書中自有黃金屋知道了嗎,這道沙拉應該有個200吧XDD)




但是看看近日撲天蓋地重播「冰與火之歌」幕後花絮,就非常足以刺激我們想像設計思維需要的人才。


書裡開宗明義說明「商業美感」,包括了:


1. 激發員工、客戶的心,讓他們躍躍欲試的「視覺美感」


2. 依循道德、倫理,企業才不會失德的「行為規範美感」


3. 整合強與弱,才能發揮最大能力的「經營策略美感」


4. 打動對方、強化溝通的「表達與表現美感」


有點玄,先跳過。可以等到書讀完之後再來對照想想。



▍杜拉克沒說過的話和笛卡爾的錯誤


我們都聽說過理性與感性並重的重要性,但除了身心平衡這種媽媽也教我的理由,還有哪裡重要?《美意識》再更為具體地說出了為何重要,以及如何訓練感性直覺。如此更清楚,就不會流於先暇之餘看看展覽,就以為培養藝術氣息商業美感XD。


由於企業多講「邏輯」,也就講究「數字」。但是大家都同樣的邏輯理性,便容易出現一樣的產品和行銷結果,沒有差異性。但似乎再怎麼樣也難以無形的直覺來討論。


書中舉出兩個說法讓我起了興趣。


其一是,關於杜拉克說:「無法測量就無法管理。」


這句話的原文,其實摘自質量管理大師戴明博士W. Edwards Deming,而且被斷章取義,完全相反!!


循線找了應該是在《戴明的新經濟觀》(The New Economics),原文是

It is wrong to suppose that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 – a costly myth.

「無法測量就無法管理」是一種錯誤的迷思,而且代價龐大。
我不禁啞然失笑,這樣到底大家在以訛傳訛引用什麼假訊息?而且我更好奇反對獎金制度、業績考核、主張同業合作的戴明,對於未能測量的事物該如何管理呢。這本書的中譯版已經絕版,要往圖書館邁進。

其二是,腦科學在邏輯和直覺的發現。


腦科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歐認識了一位患者艾略特,他在接受腦瘤手術後,確認邏輯理性的推理能力部位沒有受損,但是在生活決策上出現選擇困難,人生支離破碎。達馬西歐作了各種測驗,尤其是大腦額葉的運作檢查,他的智商檢測都很正常,實在很難理解為什麼生活決策造成障礙。


達馬西歐後來才想到,艾略特總是不帶情感的描述自己的悲慘,態度超然,看到災難照片也幾乎沒有情緒反應,對於之前曾經理愛的音樂繪畫,也不感到任何情緒。


達馬西歐發現:艾略特的敏感度和情感極度衰退。


於是他再找了12名類似大腦損傷的患者,發現產生了同樣的衰退結果,因此他大膽假說,當人類正要為解決問題而進行推演前,你會先經驗到一種「直覺情感」。這種情感是生理性的,會鎖定一種想像情境。他把這種過程稱之為「軀體標記」。


更完整一點說,在決策過程中,大腦會先因為軀體標記,從無限多的可能,刪除掉某些「最不可能的選項」,然後再透過理性邏輯,選出最合理的決策。


艾略特以及那些患者之所以有選擇困難,正是因為他們腦中無法排除「最不可能的選項」。達馬西歐因此寫就了《笛卡爾的錯誤》,開闢了身心連結的確認。


這是很有趣的參考。可惜的是《笛卡爾的錯誤》只有簡體版可以採購到。


(繼我在國際書展聽了馮席拉赫一篇「盧梭(主權在民)錯了」之後,這些前仆後繼與時俱進的討論真是令人眼睛睜大。)



▍不斷讓自己受到美的感動,也有幫助

但是,美意識怎麼訓練?一般人到底是要去學藝術史、平面設計還是念MFA藝術碩士。作者再次提供一個令人安心的途徑。


書中提到一個神經美學研究團隊發現,當人類感受到「美」的時候,會使額葉的眼眶額葉皮質內側部分的血流增加,這個部位同時也是決定將自己的意識及注意力放在何處、以及如何加以控制的區域,與主宰決策有關。(艾略特正是因手術摘除前額葉皮質區)


換句話說,至少,只要常常接觸並感受「美」,我們的生理自然會訓練出豐厚的腦部肌肉,以便在複雜環境時強化決策能力。




【圖】莫斯科,博物館內的小朋友參觀。嗯老師說什麼我偷聽也聽不懂呀。



▍看出關鍵,VTS 討論這畫裡(或你的工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除了漫無目的的感動感動之外XD,我們也可以更有意識的訓練美意識領導力。作者提出不少基本介紹,例如正念(自我覺察),哲學,文學,詩與譬喻的關係。其中提到了欣賞繪畫的「觀察力」。


二話不講我要再次用生命推薦《看出關鍵》,作者艾美.赫爾曼 擁有法學和藝術史學位,她便常帶著學員(例如醫護人員或警方)參加博物館繪畫來鍛鍊,完全不需要知道其標題、作者、年代或繪畫技法,只是純粹的觀看訓練,以便達到醫生觀察病人與四週、警方如何洞察致命時刻。


我個人覺得甚至有助對於一份企畫的沙盤推演、信用卡定型化契約的陷阱,都能從觀察到的現象(不僅是被餵養的內容)獲得各方資訊。


這樣的訓練可以讓我們在畫展上玩很久喔XD。而且不論真跡與否都無所謂啦。去年造訪台北一間餐廳,事後才知道,裡面掛的畫作全是真跡,搞了半天吃個飯這有價無價的畫就在我後面,幸好沒有跌倒或撲街。


所以,到底是否要為了某某畫展搶破頭也未必。觀察力在街角公園也能進行,只是因為畫作內容穩定不動,而且最後還有答案的揭曉,可以增加解讀趣味。


《看出關鍵》一整本都很好玩,《美意識》則簡單介紹了所謂視覺思考策略 VTS:visual thinking strategy,最具體的就是詢問學員:

1.這幅畫上畫了什麼?


2畫裡正在發生什麼事?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事?(這正是商場上需要的想像力)


3.這幅畫現在帶給你什麼樣的情緒或感覺。


作者表示自己最常用卡拉瓦喬的畫作,因為表情明顯,容易讓人進入畫作,讓我想起日前剛聽謝哲青大為折服「聖馬太蒙召喚 」,如果再重看,會看出什麼故事呢。訓練中若選了「最後晚餐」太有名的作品,也很可能已經有了資訊或定見,而減少討論的多樣性。






▍跨越領域的關懷

最後是讀完後還繼續往下想的事。


書中甚至講到美感養成不足、菁英加入奧姆真理教的問題。其中提到,職場訓練時所謂的「勝任能力competency 」,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創意、與人溝通、責任心等等,甚至不同崗位也會需要不同的勝任能力。


在行為心理學教授麥克利蘭提出20來項勝任能力中,
《美意識》作者特地提出「誠實」,也就是從例如企業造假甚至納粹軍官「邪惡的平庸」,認為這正是欠缺美感之下,偏重強調體制階級適應的後果--真正的邪惡,就是不加批判的接受制度。

而我繼續延伸,想到曾經收過一封嚴長壽親筆信裡(這是在我寄出鋪陳事實的客訴信,接過兩通主管道歉電話之後又很後的意料之外),他所提到一句「跨領域的關懷」。


當我們看到媒體報導某公司是由哪一位力挽狂瀾,或是例如因為戴勝益離職所以陶板屋變得不好吃這種推論,我總不禁在想,怎麼可能成一人敗一人;在一人之外的那麼多人難道是集體失憶?


如何讓一個公司的同仁具有「跨領域的關懷」,難道就
稱不上為公司挺身而出嗎?這尚無涉到法律或道德,是讓公司及同仁都更好的建言或諫言。對微小事物的忠心也是一種美情美義,如何不讓員工在日常只成為一個「零件」?

但我們很容易被打回所謂「先管好自己的事」或是「每個人瞎子摸象只見一角的臨時動議」,這也的確是!那麼,這樣的內容是要養成同仁「願意挺身而出」的習慣,還是有某種特定工作是據以綜盤改進?相信一定有相關論述已經出現過,只是少涉獵商管領導書籍的我還沒有翻到。


這個需要繼續想一想。但是在這之前,各位螺絲釘不用灰心喪志,照阿德勒的說法,我們的「存在」就很有價值了,不斷尋找可以貢獻的事;別人是否了解,那是他的課題。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列為可以買、多讀兩次之後,借人也OK的書

🚻第N次推薦《看出關鍵:FBI、CIA、全美百大企業都在學的感知與溝通技術》

博客來竟然庫存僅4,有絕版之虞請趕快。
列為一定要在架上的書,不願借人因為怕失誤不歸

🚻《戴明的新經濟觀》



(2019讀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