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小說裡的圖書館(圖書館是不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地點呢?)


那天看到一個提問,小說/電影裡有圖書館或圖書館員的場景。

我想這個如果要回答《查令十字路84號》就太氾濫了點,既然沾邊也可以,突然想翻查手上最近的小說是不是真的也有講到。圖書館是不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地點呢
當時心中沸騰的小說就是《高度狂熱》,幸好是紙電雙收,可以立刻「搜尋」。
閱讀器一挑出「圖書館」的片段我立刻能想起來!掉入高度狂熱的兔子洞。(第24節)
空難報導的主編悠木,從報社開車出來,要追上正前往縣立圖書館的一位山友。
山友叫做末次,是前來探視悠木的同事、也是成為植物人狀態的安西。悠木這才知道是13年前的一場攀岩事故,造成安西同行者的過世,安西也從此消失在登山界。
悠木要怎麼去圖書館找一個未曾謀面的人呢?
同事跟他說:「這個人的鞋子很小。像小學生的鞋子。」
嗯,就像是腳趾凍傷截肢了。
橫山秀夫描繪著悠木在圖書館看到一個「走路方式很特殊」的男人。
馬上勾起了我們常常看新聞或紀錄片,真的很難理解登山者冒險爬到截肢的心理狀態。
停下來的細想等於是放大再刷這段情節,發生在圖書館的場景其實很重要。
它不僅帶出了安西的往事,也對那句「爬山,是為了下山」進階討論。末次之所以進去圖書館,是想看圖書館所收藏的當地史料,對那位死去山友的追悼集。
追悼集是一本線裝書。這裡還有故事,線裝的那條線,就是出事那一天,死者與安西結組用的繩索。
*
圖書館不僅是我們搶預約書的地方而已,也不是因為疫情關閉還有電子書能借就代表取代。
我聽見小學生在櫃檯跟館員討論,他要做的作業,要怎麼找書來參考呢。我想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書中,一位瀕臨產後憂鬱的年輕媽媽,在圖書館得到救贖。也難忘珍奈溫特森在自傳《正常就好,何必快樂》,那段去圖書館照著A-Z的順序閱讀的生活,讓我瞠目結舌。
還有那部「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
「圖書館」在橫山秀夫的《高度狂熱》裡,刷出如此穩重存在。
在地的報紙。在地的圖書館。

#接下來我都要好奇作品裡的圖書館
#查令十字路84號是書店我腦補成圖書館😂
《高度狂熱》本書真的無法「過年」,2/1初一拜年的車程上就開始看,年還沒過兩天就看完了還什麼馬拉松。精采度讓人實在對於年假後來的選書都很懊惱,就是那種「覺得接下來的10本書都買錯了
扉頁作成舊報紙底圖,呼應著小說。覺得收親簽版很值得。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私心覺得這本比《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更更好看!搖肩膀要看!溫特森的人生,讓她受邀改寫莎士比亞戲劇時挑選了《冬天的故事》,她說這個關於棄嬰的故事一直是她的「護身符」。讀著溫特森的人生,再讀著她改寫的《時間的空隙》,特別揪心溫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