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學習直視不安,不要移開視線



這種時刻我總會想起非常喜歡的一本書《看出關鍵》,作者是以觀賞藝術角度來訓練「觀察」,對國防、警察、醫生各方面的人提升感知與溝通能力。由於說明上都是藝術品,讀來非常過癮。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訓練自己直視不安。對於看似不美好的畫面(肥肉橫生的裸體畫,戰爭繪畫的刺殺掠奪),我們是不用產生好感,但是不能逃避。不能讓自己的不適感凌駕於觀察的需要上。這可以鍛鍊應付棘手問題的溝通能力。
訓練觀察對象也不限於藝術品,舉目可及皆是。
《看出關鍵》我搖肩膀推薦好幾年,真的非常喜歡。目前已經絕版,只能找圖書館。這個「直視不安」概念始終很勉勵我。
另外想起的是「同理心」和「慈悲心」。記得以前朋友間討論這到底有什麼不同,大家好像都用印象來講得七葷八素。
日前去看電影紀錄片「達賴喇嘛:科學大哉問」,很有趣的一段是馬修李卡德參與大腦實驗。馬修李卡德就是《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中,那位讀科學卻跑去當僧侶的兒子。
馬修和主持實驗的科學家都接受紀錄片訪談。他們是在一個無意的狀況發現(就是當時沒說清楚要馬修幹嘛),當馬修冥想「慈悲」的時候,大腦的正面區域會發亮,但是他人「同理苦楚」時會有反應的大腦區域,馬修沒有。
當科學家問馬修你幹嘛想慈悲,我不是要你同理嗎,馬修直覺反應說:why?
等他做完「同理」的冥想後,大腦的感受苦楚區的確出現反應了。事後馬修形容自己感到筋疲力竭。
(回頭再看這段研究在各種書籍中不斷被提及。不過紀錄片呈現得真是秒懂。或者參考《哲蚌寺對話錄》寫得也還完整。)
也就是說,當同理他人的痛苦,痛其所痛,未妥善消化時,反正會把自己往下拉。因此例如照護者或是社工、軍警等等人員,照護創傷者特別要注意自己的照管,也就是近年來所謂的《創傷照管》
慈悲可以說是基於同理延伸,但從科學研究看來甚至不用經過同理,直接地想要「利他」,是溫暖積極。
最近有那麼多轉不開的畫面時,剛好可以訓練自己的大腦。
.
.
厚度和內容是都有點重,但「哲蚌寺對話」這會議是個關鍵。
可以偷吃步找馬修談「同情」「利他行為」「無條件的仁慈」等等單元。每個單元都也都會建議還可以找那些關鍵字來搭配閱讀。
馬修對於培養「利他」有四項建議,其中一個就是:不要責怪自己無法做到能力以外的事情,要責怪自己在可以反應時,卻選擇移開視線
就呼應著利用《看出關鍵》訓練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