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在韓國,殯儀館也奉上即溶咖啡

出國前想說來預習一下《韓食點餐完全圖解》,等圖書館預約跑天涯的時候,我從書櫃上找到這本《餐桌上的韓國人》。所以嚴格上來說,我還不知道去韓國吃什麼,但已經開始認識韓國用餐文化了這樣~(?)​

因為副標看起來就很誘人:『湯飯、矮桌、扁筷子,韓國人為什麼這樣吃的飲食常識與奧祕』。最重要的是它立刻打醒我不會使用扁筷的問題,每次吃個拌飯我就得拿出自己的筷子──並不是說書內有教如何使用扁筷,而是,我馬上把一雙環保筷丟進行囊,這真是旅程中最聰明的決定!沒有一餐難得倒啊。​

但是書上說明的「扁筷」何來,我是看不太懂的。

整本書大概有這種感覺,旁徵博引挺有意思,常常用古畫古物來說明「當年」比照現代。但是回頭一想結論,還真的也沒很清楚。

不過還是學習到若干。​

例如我看到韓劇裡無法理解的矮桌用餐。跟古代架高住宅及「地暖」有關係,不穿鞋子能在屋裡生活一整天。​

我也沒想過為什麼中國坐在椅子上吃飯還是從唐代的統治階級開始,明代開始出現了單人椅,加上發展出四合院,用餐必須穿鞋走到另外一個區域。這也是可以承受難以移動的桌椅餐桌的用餐空間。​

但是古早時候,大家就在臥室用餐。擺上一張小桌子或加上矮椅。朝鮮時代連宮廷都沒有另外設置飯廳。所以中宗會在寢殿吃大長今煮的飯。​

擺上餐桌,馬上就能變成用餐空間。​

個人用的小盤桌,剛開始當然是要有一定財力的統治階級,不然一家五口要五張桌子還得了,相對的也有租賃盤桌的行業。​

那種數人相聚、一起享用的餐桌,就已經是「交子桌」概念。一般人在家中也會有折疊的交子桌以備萬用。​

由於席地吃飯,因此比較高的餐具,和略高的木板開始出現。加上古早還要「舉案齊眉」的教條,不要整人太過。​

由於低矮的小桌,需要較長的餐具,影響了筷子和湯匙長度及形狀的變化。

​這樣子就稍微能理解韓劇裡出現各種餐桌的狀況。

​此外例如韓國餐桌上包括不鏽鋼、美耐皿、瓷器、木器,作者整合源自於殖民經驗、韓戰避難經驗、經濟成長移居經驗,推崇便利性和效率,但他很老實地說,實在不太美學。​

至於感覺驚嚇的「傳酒杯」文化,作者考據認為更應該是當時前往明朝清朝回來的學習,由低位者獻酒杯,高位者接下後,會再倒酒給低位者。在世宗時代也記錄的「鄉飲酒禮」,長輩把晚輩聚集教授禮法的儀式之一(通通抓過來校正禮法)。

慢慢演變成為晚輩獻酒長輩;或是主人先獻酒,客人喝完後倒酒作為回禮。

​然後然後就變成一杯傳來傳去?70 年就有醫科教授呼籲「不衛生、不經濟、不合理」,但是在威權主義下,「傳酒杯」還有強化集體意識的概念。傳到現在例如職場應酬敬酒壓力,只能套句我爸的名言說:可憐啊可憐。

​(後兩點或許乍看不懂,「不經濟」這點,意思是說,你會喝下超過需要的酒量,所以不經濟。「不合理」指的是把人灌醉後發酒瘋起爭執,所以這種方式不合理。XDDD)


其中對於1980年代的「即溶咖啡」黃金時期,可能就是台灣「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再忙,也要跟你喝杯咖啡」的時代吧。此時還爭議到咖啡、奶精、糖的黃金比例,以及湯匙應該往同一方向攪拌的議論。

由於我是連聞到即溶咖啡都會頭痛的人,人生真的沒有這幾個字。#即溶咖啡的文化在韓國持續影響到今日,更是我完全不知道的事!WHYWHYWHY(所以要讀書)。​

等到在韓國大小餐廳真的見識到,每間門口多有即溶咖啡機免費引用的時候,我剛好翻開重讀《父親的解放日記》,殯儀館裡竟也有提供即溶咖啡──之前讀這句毫無感覺,現在回頭讀這段的感覺也多了:​

//社長遞給我即溶咖啡,因為一夜沒睡,我迫切需要一杯濃濃的原豆咖啡,但鄉下的殯儀館不可能有煮咖啡的機器,好久沒喝的即溶咖啡甜得讓我不舒服。​

「妹妹,決定好了嗎?要土葬還是火化?」

不用考慮,也不用和母親商量,我立刻回答火化。​

父親沒留多少時間給我,就急急忙忙地走了。生性勤勞的父親,一向走得很快。//

韓國小說看得比韓劇還多,但也真的沒涉獵過韓國文化。經此一役,我知道多少能靠讀書略知天下,以後閱覽書籍戲劇的趣味就會增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