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轉頭朝向書櫃想,有哪本書現在可以讓我了解我的怒火

 

是很想試圖偷看書眉上的書名,但是角度很不對。

剛好少女要收起書了。她用折口當書籤一夾,我看到作者「卡繆」。書本一闔,是《鼠疫》

折口當書籤這種匆忙的事我也做過,不過如果太厚的部分就會讓書籤變形,所以還是得找張書籤的好。

在這個時刻想想讀《鼠疫》真的更切實。昨天雙北(或全台灣)好像陷入恐懼中,我都快以為自己活在平行宇宙。就算關新聞、在追劇,也會接到善意關心但毫無資料來源的兩個轉發的落落長足跡,突然讓我怒火中燒。雙北人好像是卯起來在比害怕。

原本是在讀《逆轉恨意》這本書的,後來我轉頭朝向書櫃想,有哪本書現在可以讓我了解我的怒火!!!(平常讀下的書都不知道用去哪裡了)(我戳我,也指莫名恐慌的人)

看到案例足跡,只需要立刻檢查自己和家人的足跡。 距離遠也不幸災,很靠近也別氣餒, 就像駭客詐騙最後一道防線是自己,這一切終究還可以跟自己的好習慣有關。

然後冷靜想想covid的感染方式:飛沫,接觸。

那麼,社交距離,勤洗手,口罩,培養免疫力,尤其忍住不以手碰觸眼耳鼻,就是王道。否則儘管自以為有戴口罩,還拉下來摸摸鼻子, 或是在密閉電梯沒帶口罩高聲喧譁,不是整個白搭!!

例如說,重點不是那間光復北路的7-11,重點是我們平常接觸提款機或售票系統、門把、書籍、麥克風後,有沒有洗手?就是小時候你媽媽常跟你說最危險滋生細菌的地方。
(另一方面,超商應該習慣性消毒這種常用器材)

指揮中心只要忙著查證和澄清訊息,其他事就不用做了。中共辦事處只要偽裝寫幾個遍布全台灣的足跡,戰機也不用來了......

台灣因為是海島,所以在避疫上有優勢。(這也是《經濟學人》在2020年底何以未能選擇台灣為年度國家的原因之一*)有時候我想,因此我們在非法移民或難民的管理上也有一點具有迴避的優勢。我幾乎不敢想像,以我們人民的「潔癖」,可能會完全禁止人道救援難民。

而那些必須制定難民政策的國家面對內外課題,又是多麼的艱辛。

一切都是碰到了才能知道自己會怎麼做。勝不驕,敗不餒。

(結果沒想到是深夜看到松山分局96秒曝光影片,和市警局局長奇怪分寸發言的記者會,完全轉移我的注意力😅

(*避疫成功也並不是我們入圍〈經濟學人〉年度國家的原因之一,更大的意義是台灣在面對中共威脅時仍然選出了一位堅持民主立場的總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