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這麼過癮的書怎麼不來個600頁《高度狂熱》


跨年閱讀《高度狂熱》,邊讀邊憂慮這麼過癮的書怎麼不來個600頁!

《高度狂熱》引用的是一種登山者climber’s high的情緒,那種亢奮會讓你忘卻恐懼,一回神可能已經攻頂,或是,粉身碎骨。
故事開始是兩名地方報社同仁,悠木與安西,原本相約隔日要去挑戰山巔。不料當天晚上,日航在附近發生史上嚴重空難(真有其事),地方報社自然更不能無視,悠木被臨時調任為統籌主編,因而無法赴約。但是他想起來打電話致意時,卻發現安西居然深夜在路邊昏倒,成為幾近植物人狀態。
如此之下這條故事線自然無法跟著昏迷的安西進展,而是悠木抽空探視,試著了解安西為什麼突然暈倒,以及安西有個與悠木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孩子。
另一條報社的故事線更是精彩至極。除了橫山秀夫對於人性很細膩的詮釋,劇情安排也可以說是害死我了。
一個連對講機都要申請半年的地方報社,採訪資源如何比擬東京大報?每天的頭條會議有如報業志氣與派系的鬥爭。採訪該如何套話?有多少把握的正確,抱著多少誤報vs獨家的機率?作者橫山秀夫抽絲剝繭帶出報社的前後期記者氛圍,經歷過兩大案的記者只活在輝煌記憶裡,甚至蓄意挫後期同仁的士氣;悠木同時必須拉住年輕記者的韁繩,這520條人命不是拿來說嘴用的。
是一本時刻都想拿起來繼續讀的小說,完食得很快。
慘就慘在,值此同時我看到Netflix推出《新聞記者》,影射安倍晉三夫人的「森友學園」案,以及政府如何公器私用蒐集情資,影響輿論。所以我想6集時間]可以接受。
但是我用3天看到第3集就幾乎被催眠了3集。這不只是枯坐三小時,是連動到前後的生命活力。女主角的住處貼了滿滿的筆記便條紙,在報社也受到尊敬的樣子,重點是劇情中我完全看不出「追查」這個動作,就是去堵個人,堵你願不願意告訴我。在政府部門裡,最大的說詞就是長官命令,有良心的公務員被壓著「捍衛政權就是維持社稷平安」的說法,不知如何去向。
為了了結心中這個鬱悶,我一下子搜不出哪些精采的偵查片,總不能重讀橫山秀夫的《64》(700頁XD),只好回頭讀手中其他有品質保證的書籍。
第4天我決定打開「新聞記者」電影版,想說100分鐘快刀斬亂麻。為了保險我只好邊吃飯邊看,免得我太正襟危坐又被傷心。
雖然又吃飯又洗水果,還是很不耐煩。新聞記者「追查」的動作更是趨近0。收到機密文件傳真,就等著猜這是誰傳來的;拿到一份文件你還不趕快去用箇中的關鍵字交叉確認;不先拿出調查大綱或成果就不高興報社「放棄」,哪來據理力爭。整部片就在顯示政府施壓,以及「捍衛政權就是維持社稷平安」,大概很像我後來看「斯卡羅」的困惑--花這麼多錢就為了這幾句鬼打牆的台詞嗎。
由於電影和影集的改編案情不同,而台灣查不到這部原著小說出版,因而我也無由再給這個故事翻身的機會。因此,也許是我對於「新聞記者」的期待,也許是光是這個題材能在日本上映就已經夠勇敢而引起矚目,總之,要不是也看了電影的朋友硬是挖出兩個畫面要我想,比起《高度狂熱》,我的跨年神智還真是降到谷底。
#我體會不到啊啊啊

於是我挑了一部來自印度30分鐘的《月事革命》,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給腦袋洗刷刷,乘勝再把《安貝卡博士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追擊完畢。
最感恩的是,不小心看到公視重播「海上鋼琴師」,2020年才過世的Ennio Morricone 電影音樂,三兩下就有如微風吹走了我的憤世忌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