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最近讀了《孤獨世紀》,所以對The Crown第4季第5集〈Fagan〉特別有感。
在柴契爾夫人時代,失業又失去婚姻、孩子監護權的Michael Fagan在1982 年闖進白金漢宮、而且巧合直達伊莉莎白女王的房間,與女王有一番抱怨柴契爾的對話。
這件維安疏失是真的,這番對話是虛構的:
「工作沒了,自信也沒了,然後我老婆眼中的愛也沒了。然後就只能問,都到哪裡去了?不只是快樂、自信,他們說我有精神病,但我沒有,我只是很窮。
什麼國家?國家已經沒了,被她毀了。我們小時候以為能依靠的東西都被她(柴契爾)毀掉了。社區相互扶植的精神,大家對彼此的仁慈,全都消失了。
她把錢都拿去打一場不必要的戰爭(指1982福克蘭戰爭),然後大聲宣布,讓大家感覺良好。但是真正讓我們好過的東西--工作的權利、生病的權利、老去的權利、當一個脆弱人類的權利,都不見了。」
柴契爾夫人在1980年代進行經濟改革,評價兩極,尤其對貧窮人口的影響,其失業人口比例是後來2008金融海嘯的兩倍。
我聯想到《孤獨世紀》《成功的反思》,不只是上溯柯林頓、布萊爾,往前的雷根及柴契爾的政經政策,顯然就開始對貧富差距拉大日趨嚴重。
影集中,女王跟柴契爾聊到這件事,表示難道我們沒有集體責任或道德經濟,幫助費根這種因政策猛藥而失業的人嗎?
柴契爾明白回應女王:
「如果我們要讓英國走出谷底,就必須徹底放棄--『集體責任 collective duty』這種過時的錯誤思想。
這些獨立的男女,成家立室,人民對自己負責,發憤圖強,那才是推動國家的引擎。...... 費根先生是另外一件事,兩位醫生都診斷出他有精神疾病,如果他的精神狀況讓他脫罪,那我們就會找一間優良的精神病院,確保他不會危及其他人。」
儘管這段對話可能也是虛構,但應該是代表柴契爾當時的想法。
所以我想多認識一下柴契爾。
不過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柴契爾兩冊自傳,一本柴契爾勵志傳記,結果我就找到一本《刺殺柴契爾》XDDD,《狼廳》作者的短篇作品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