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致友誼


冷氣團在台北似乎現在才發威。早在三天前的深夜,嘉義的朋友罕見傳來低溫提醒,我想你嘉義才是最會上新聞的低溫區耶。​

在家已經沒有父母能靠,出外靠朋友,所以朋友的話要聽。雖然這幾天我都是走到辦公室就開始脫衣服透氣。​

嘉義朋友的話要聽。​

那個滿月夜,我們幾個以高鐵一夜遊的精神,從各地匯集到嘉義新港林懷民古厝、現在捐為「培桂堂」,欣賞王心心的南管。(這組合能不去嗎!)

​嘉義朋友說,欸培桂堂旁邊的誠品有進貨王心心老師的CD,還特別開到晚上,要支持一下誠品。​

實在不想扛書,我買了一隻氣質原子筆,另一位買了貼紙給小孩。(在誠品買貼紙你真的大器🤣)但是就在那裏聊小說的時候,朋友看了一眼我的電子書閱讀器,覺得已經看很多年應該很耐用,所以也來買一台好了。

​嘉義朋友說,培桂堂這條大興路新開了一些店家可以吃喝。​

我們晚餐立刻決定就在日式食堂享受晚餐;演奏會後還跑去對面士喝清酒。我是只有買隔壁的青草茶啦,朋友是立刻掏出大鈔帶了清酒。在地長輩並且買了豆花,讓我們狂奔去高鐵車站吃。(豆花裡並沒有清酒)

​嘉義朋友說,培桂堂裡的星巴克,是支援活動開到晚上,請去支持一下。​

我們立刻列為飯後行程,演奏會前就去灌咖啡,同行兩位朋友直接買下去此店獨有的培桂堂城市杯。

朋友的話我們都嘛有聽。

致友誼。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今天我們撐起雨傘

 

棒球賽期間離新聞有點遠,今天正看到香港「47人案」判刑。

簡單來說,就是民主派在2020年舉辦初選,並且有計劃的打算否決預算案癱瘓政府。然後政府說如此一來,你串謀顛覆政府,逮捕47人偵辦。​

今年金馬影展選到「日泰小食」,紀錄香港長洲一間小雜貨店如何成為在地人的 Our second home,影片跨時正涉及社會運動和疫情──近年來香港兩大動盪因素,觀看的稜鏡都不同了。​

我沒有去過長洲。此生只怕也不能去了。​

當影片出現雨傘運動的鏡頭時,我還是瞬時眼眶泛紅,才注意到各方鄰座傳來啜泣擤鼻聲。距離2021年「時代革命」,售票社團上到處問能否把電影票讓給香港人,播映時全場淚聲一片。不過3年,我常會想有多少人記得黎智英還在牢裡。​

但我們日常生活充斥著學習「壹傳媒」辦理的氣氛,卻是否學到了黎智英的骨氣。​

「日泰小食」也是我第一次碰到金馬影展舉辦映後座談時,宣布不要拍照不要上傳任何紀錄,就留在這個密閉空間盡情的討論。

(2019年得獎時還接受過專訪)​

我想起似乎是冥冥中,每年影展都選到一部香港片。無論是紀錄片或是喜劇電影,總是不脫時代巨大背影。​

我決定以後每年都要選一部香港片。不要忘記。

2021 少年。時代革命

2022 緣路山旮旯

2023 年少日記

2024 氣旋。日泰小食。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一個村子養大一個孩子


 每次到這間麵店,飯桌就會變成無性生殖。​

那晚我好想吃炸醬麵。正在沮喪它沒有寬麵。同時聽見大廚跟員工交代等等云云說「炸醬放少一點」。麵來了,三分之一的炸醬,加上三分之二自家的「打拋豬肉」,獨一無二的雙醬麵。​

通常我一定要點這豆干小魚的小菜。

接下來又增生了小碟涼拌白菜。師傅說賣到後來剩下這最後一點也沒法賣給客人,所以給你。​

員工餐今晚有喝排骨湯,所以我也被添了一(大)碗。

最後師傅搬了一桶炒麵員工餐,我下巴托了兩秒,他笑說不要怕,只是給你一碗明天當中飯。​

俗話說一個村子養大一個孩子。

最重要的是加碼贈送的你得現場吃光光ㄟ😅


🚾在讀《請說「國語」:看語言的瀕危與復興,如何左右身分認同、文化與強權的「統一」敘事》

出乎意料之好看的!!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爆發全民閱讀風潮的泰國小說

早在前兩個月就為清邁旅遊買好這本《迷宮中的盲眼蚯蚓》

在台灣找到的泰文作品不多,我先試讀後覺得很ok,就直接花錢買下支持。

​就算講得清楚《迷宮中的盲眼蚯蚓》書名,也是摸不著內容的頭緒,會納悶是否讀到馬奎斯那樣。其實它非常好讀。藉由家庭的興衰、幾個孩子童年先交織出主線,然後加進來成長後的際遇。而且沒有按照時間序,得讀一讀之後腦袋整合。​

我想想如果有下次,還挺適合用紙本書排一次時間序重讀。(感覺是諾蘭電影的「記憶拼圖」,為了觀眾重剪一個版本)​

小說開始沒多久我就笑出來。試讀時在台灣沒感覺,但是人在泰國到處都聽聞「蝶豆花」「山陀兒」。故事流暢得很像《渺小一生》,不要誤會,沒有那麼催淚,是指故事中時光荏苒速度很快。​

因此從清邁到清萊的來回長途車程,我就讀完了它。

回頭一查才知道,在泰國人太誇張的笑話「一年只讀八行字」之下,這本叫好叫座的小說開創了全民閱讀風潮。​

我特地要推薦的是譯者導讀。一開始看可能沒很懂,讀完整本小說再回頭看,就是非常有心且重要。​

十年前我去清邁和 pai 時,第一次見識到傳說中的「泰王肖像處處有」,從機場、麵店到城市交界的牌樓。這次再去,招牌和鈔票上的泰王都更迭了。​

這些年也多少留意泰國的政治新聞,小說上不能明講但是很想講的,譯者點出來,而且他為了考慮不要爆雷,是把書中這些重點,在導讀中用黑體字表示出來。你讀小說時完全不用停下思考這些背景,但是回頭一看譯者的黑體字,立刻知道這是寫哪邊。如果放在書裡當註釋,又好像會動搖閱讀故事的單純愉悅。​

這種安排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