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3小時好好看的印度紀錄片《理性》
非常非常好看的一部印度紀錄片「理性」,先說結論,目前在公視+7可以免費觀賞到12/30。
建議至少觀賞5分鐘summary。然後故事就開始了。你跟我一樣關不掉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印象中即使在12/30最後一刻登入,還是可以看到結束,不會在半夜就卡掉。所以再怎麼樣還可以週四熬個夜。
●
之前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看到時,忍不住想,怎麼印度紀錄片也很有寶萊塢風格動輒三小時,所以猶豫了一下,票就賣完了!
但上週四在公視「紀錄觀點」播出,我的視線幾乎離不開,連去WC都找不到切點。就有點像是印度版「時代革命」:
「影片中的8個章節也見證在這場史詩般的戰役中,一連串英勇抵抗的行為,世界將無法再視而不見。」
這不是人們印象隨口說說「種性制度導致很落後啊」之類的以為,從這部片子可以一窺,所謂的「國族主義」影響範疇。
更驚悚的是,我們自己現在就是否在被操弄的盤飧中。
●
當殖民者英國人發現印度教與穆斯林團結力量大之後,就決定了「分化統治」的方針。「種姓制度」是很好拿來使用的工具。這類殘酷分類法舉世皆有,獵巫、奴隸、地主初夜權都同樣令人髮指,只是各地翻轉時間不同。印度也跟全球的啟蒙、革命運動同步,加上佛教精神,也逐步走向以憲法制定平等的方向。
然而保守勢力就跟病毒似的埋伏欲動,免疫力不好就會跑出來吶喊。透過宗教、民族主義,一再迸發。從寧可壓制印度獨立、刺殺甘地,到離間穆斯林與印度教、階層,扣上國族主義的帽子。以政令壓迫,動用私刑,繼續刺殺重要人物乃至於警察同儕,搖撼教育(那就將搖撼國本),當年刺殺甘地的行動代號「殺死惡魔」,這股力量更由現任總理穆迪權力在握,而雪上加霜。
刺殺甘地的上層種姓戈德斯,現在在某些地方甚至被列為紀念人物。
影片看完後,我也立刻去搜尋到這本《安貝卡博士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來讀。
以下借用公視網頁的文案。
............................
2013年到2017年間,印度有四位知名的理性主義者遭到射殺。2013年,反對盲目信仰的鬥士納倫德拉.達博卡醫師,在晨間散步時遇刺身亡;2015年,理性主義者高文.潘薩雷(Govind Pansare)和卡布吉(M.M. Kalburgi)教授遭到暗殺;2017年,記者高莉.藍克希(Gauri Lankesh)被射殺。犯案者皆是高種姓、右翼印度教至上主義的非暴力反對者。
1925年,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RSS)由漢卓爾創立,RSS遵循印度教國族主義、公開崇拜希特勒、反對世俗化潮流、及反對印度聖雄甘地所領導的非暴力解放運動。
1948年,印度聖雄甘地在新德里遭到一名印度教狂熱分子戈德斯槍擊死亡。刺殺他的戈德斯出身傳統印度教婆羅門世家,並加入RSS國民志願服務團印度極右翼組織。
RSS在甘地遇刺後被禁、勢力轉往地下但未曾停止宣傳其思想。隔年承諾不干涉政治而獲解禁。其宗教導師高瓦克擁護不公不義的價值、並曾說過「有人生在金字塔頂端、就得有人當底層賤民」。現任印度總理與他的高官親信皆為RSS成員,RSS的規模及成長速度居全球非政府組織之冠。
如今印度由RSS掌權,縱容其對少數民族和窮人的仇恨犯罪及私刑。雖然印度憲法定義印度為一世俗國家,但RSS的聲明卻稱其「堅定地植根於真正的民族主義」,並譴責「以世俗主義的名義侵蝕國家的完整性」和「無休止地姑息穆斯林人口」,而得到親右商業、媒體和右派的默許和讚賞。
《理性》一片探究專制主義的崛起,正在威脅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影片中的8個章節也見證在這場史詩般的戰役中,一連串英勇抵抗的行為,世界將無法再視而不見。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你怎麼衡量這一年的生命呢
#你怎麼衡量這一年的生命呢
#Measure_in_love
最近剛想起《與神對話》一段話:
沒有什麼事是隨便發生的,沒有一個人是偶然來到你身邊的,生命不是偶然的產物。
Netflix上了一部《tick, tick... BOOM》,是《Rent吉屋出租》作者Jonathan Larson自傳式音樂劇的改編電影。
Jonathan Larson,圖左上。
《Rent吉屋出租》音樂劇,也有改編電影。而且無論是哪一種類型我都從頭(感動)哭到尾,哭到只好把整條圍巾拿來擦,回家後直接送洗。
我一直以為這樣算出過麻疹免疫,但是在一口氣看完《tick, tick... BOOM》,整個身體都還是覺得發熱。也又開始重聽《Rent》到深夜。
●
《tick, tick... BOOM》有個畫龍點睛,對Jonathan來說,音樂劇巨人Stephen Sondheim帶有知遇之恩,給Jonathan極大的鼓勵。他兩度出現在試唱的場合。而劇末,Sondheim在看完Jonathan一部(完全沒上演可能的)音樂劇試唱後,打了通電話給Jonathan在答錄機留言。
電影在拍攝後給他過目,這段留言還是他老人家親自修改的,因為他說自己絕對不會用劇中原台詞說話。他改為:
「這是一流的作品,有未來,你也是。如果可以的話,我稍後會打電話給你說一些想法。同時,要感到自豪。(Meanwhile, be proud.)」
Stephen Sondheim(圖右上)此生獲獎無數,奧斯卡、東尼獎、普立茲,你至少知道《西城故事》和《理髮師陶德》(改編電影「瘋狂理髮師」)。
他在上個月、2021/11/26過世,享年91歲。
●
在看《tick, tick... BOOM》時,有好多《Rent吉屋出租》的影子。由於Jonathan Larson在終於要大放異彩的開演夜前,動脈瘤猝逝,因此片中節錄音樂劇謝幕時,主要演員說:「我們要把開幕夜和每一場演出,獻給我們的朋友Jonathan Larson。」
這位是Anthony Rapp,也是擔綱改編電影。(電影演員幾乎都是來自原演出)我想起幾年前買到他這本二手書《Without you》,翻出來重讀,跳過他自傳的部分那就是關於跟《Rent》有關的部分了。
“Without you”在《Rent》中有一首同名曲
(左下圖《Without you》以及作者Anthony )
拜科技之賜,我還能在spotify找到這本「有聲書」:Without You (A Musical Memoir) 。很驚喜,會一邊由他朗讀片段,一邊唱出相關的音樂(包括去面試唱REM的歌曲),整個好比邊讀薩豐《風之影》邊聽他寫的配樂原聲帶,甚至更加有趣。
●
這麼多年來,Anthony Rapp幾乎等於《Rent》。
《Without you》是一本2006年出版的書,他並沒有寫以下這段。
2017年,Anthony Rapp吹起哨,他率先指出,Kevin Spacey在1986年、他14歲的時候,性侵他。如果你之前還不熟Kevin Spacey這位硬底子演員,當時《紙牌屋》已經紅了5季。
Kevin Spacey在推特發表了一個鬼打牆的道歉文,他說他不記得,如果發生的話很抱歉,也同時出櫃表示同志身分。
就是一個道歉沒有重點、還轉移焦點的錯誤示範。
(《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提過五種幫倒忙的道歉,以「如果」開場的道歉都不算道歉。這實在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讓我跟人道歉時絕對會刪除自以為禮貌的「如果」。)
接二連三的受害者出面,Kevin Spacey從此未能翻身。不僅《紙牌屋》換角,連正在拍攝的電影都寧可換角重拍。這些損失,電影公司轉向Spacey求償,上個月傳出官司結束,他需要支付製作公司約3100萬美元(約8.6億元台幣)賠償金。
●
如果你看過《tick, tick... BOOM》,一定要看《Rent吉屋出租》(可以租影片看)。如果你已經看過《Rent》,一定要補上《tick, tick... BOOM》。以上是搖肩膀的強烈建議。
最後,在寫這篇非偶然的時候,才發現台南人劇團在2019曾經將《tick, tick... BOOM》搬演上舞台,真的很可惜當時沒遇到這個訊息,否則最目標的觀眾不就是我嗎!拍額頭啊。
在聖誕前夕,《Rent吉屋出租》的主題曲 Seasons of love 來看實在太讚了。祝福大家。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moments so dear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Measure a year?
上世紀畫質不太好但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次表演
一年有52萬5600分鐘
如何衡量你的一年呢?
用日出、日落?用咖啡與午夜?
用爭吵,用歡笑?用計畫的旅遊次數?
用學到的真理,還是用哭泣的次數?
用愛來看怎麼樣
用你這一年有朋友的相伴 來慶祝吧
這是愛的季節
用愛來衡量你的生命吧
Let's celebrate.
Remember a year in the life of friends.
Measure in love.延伸閱讀:《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誠品,我們要分手了嗎?買一本書為什麼需要身份證字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