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緣際會,開始讀這本書《不反應的練習》。
揣測這種書一口氣讀會有點囫圇吞棗的無聊。
我就乾脆每天翻幾頁就住手。在字裡行間抓出一個焦點。這個焦點自然是屬於此刻的我,有感覺的或是想要理解的。明年再看也可能不同。
然後第二天,我用這個焦點來審視這一天。如果套進這句話,合不合用呢?
神奇的,都很合用。
這下子我就把這些焦點記起來了。
-
《不反應的練習》作者是高學歷的日本住持,因此骨子裡就是佛法。他認為佛陀來解決當代的煩惱太合理、太有效了。
例如我才剛取得幾個焦點:
(1)所謂的煩惱,就是對某件事起了反應──這很正常。
(2)這個煩惱是有多煩?所謂「不反應的練習」不是叫我們不反應。是希望練習不要作多餘的、無謂的反應。
是不是?這兩天你一定有幾個時刻皺眉甚至把它帶上了床,仔細一想,那些皺眉是必要核心的問題,還是自己把它樓歪、放大了呢?──這就是許多心靈書從《我可能錯了》到《一個新世界》說的:#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
以及,因為自己的衝動輕率的反應,自己招致了更多的煩惱。
中午配飯時我隨手翻《蔡康永的情商課3》,其中講到「承受力」──我們總是輕視防禦力、強調攻擊力,很少人留意承受力。但是,生命的無常(例如最近我要猜午後雨先收衣服)需要承受力。
你聰明的不反應,但攻擊還是來,算算它還是一個不需要我反應,所以我們就選擇承受吧。
(3)專心面對煩惱。擺脫它。
人生在世,痛苦必然存在。除非你要成佛,否則就接受吧。住持說,佛法說得很果決。我覺得挺好的,不囉嗦。
所以:只要針對煩惱,進行合理的思考。
那麼我們就必須「理解」這個問題、這個煩惱。這才是我們要花心力的部分。其他就是跑錯棚亂放煙火,火燭危險。
然後順便還能理解一下佛法。住持作者會偷偷包進經典。
前面講的不就是:「痛苦」有「原因」,「消除」有「方法」。四個步驟嗎?
只要這樣思考,就能消除痛苦。
這就是「四聖諦」!但如果聽到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就有點驚嚇吧。恭喜我自己輕鬆的靠近一步。當然你不好奇佛法也可以跳過。
所以,我常想啊,暢銷書的厲害就是誰能把一個道理講得新、講得清楚。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雞湯,如果你碰上了一碗滴雞精補充了你的體力,也不用碎碎念這不就是個燉雞湯嗎。
沒有一蹴可幾,要練習的。
🚾《不反應的練習》
沒有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