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該拿哈利波特怎麼辦?

 


巴黎奧運開幕前夕,法國高鐵沿線的信號站遭到縱火破壞,影響80萬人交通。

巴黎原本撤銷申奧,在2015年決定又申請奧運時,正值陸續發生恐攻時,巴黎市長接受專訪時曾說,當時她就決定,必須有這樣一個時刻能讓大家團結、有共識,自由民主的時刻。 ​ 這令人想起另一件事。在2015年初,法國〈查理月刊〉辦公室遭受恐攻後,有一本250年前的經典,突然飆售出12萬冊成為暢銷書──伏爾泰的《論寬容》。
當時我想,這國家真是了不起。 ​ 《論寬容》是伏爾泰針對一樁宗教殘酷迫害、人言可畏的司法案件,所發表的一本小書。開場他就用說故事的方式,把案件講了一次。受害者名為卡拉斯,案件包括了(宗教)偏見,群眾集體的──愚蠢。 ​ 我後來七手八腳在博客來簡體館買到最後一本《論寬容》。在奧運前夕的高鐵縱火案後,我又翻了出來。 ​ 我只是沒想到直到奧運最後,這屆賽事都還在體現著尊重/偏見,真確訊息/人云亦云,群眾的智慧/愚蠢,這樣不斷的拔河。 尤其這次巴黎奧運將「平權」設為重要主題,這是史上第一次男女運動員人數平均;也特地將女子馬拉松比賽安排在大會最後一天,與慣例為男子馬拉松不同。 ​ * ​ 我先去查了J.K.羅琳引用英國大報〈衛報〉的推文,也讀了衛報內容。 這是我們每個想發言的人,都應該先做的事。 ​ ◼︎如果易地而處,我會不會如此相信、為自己國家的選手抱屈? 我會在什麼時候發現各方訊息怪怪的,想要多做一點真確? ​ ◼︎需要因此睥睨哈利波特嗎? 我不是哈利波特迷,小說讀完第一部之後就覺得可以了 (好說也要知道九又四分之三月台能發生什麼,要能聽得懂何謂「麻瓜」吧),它能夠讓這麼多大人小孩加入閱讀和想像力的陣容,很不簡單。 ​ 所以,我會不會因為這個作者的言行,而拒看他的書籍呢?

就是所謂是否要「因人廢言」「因言廢人」了。
這不只是在J.K.羅琳案子,日常太可見。某位醫生發生了婚外情,所以他講述醫療的書籍和電視節目也隨之沉寂;諾貝爾獎得主孟若逝世後,被揭發當年對女兒被性侵的狀況不予聞問,也有人說要求退掉孟若的文學作品。 ​ 我會想想這個作者言行與其作品的相關關係。已經買的就是心裡有個評價,還沒買的再來想需求。好書那麼多,我是差這一本嗎?
作者成人自己的感情生活,可謂是我最邊緣幾乎影響 0 的考量。但是性侵或涉及兒少性剝削,那就大不同了。
更甚者他的成名內容若正是狀況同性質但背道而馳,那是可以放下了。
再另外一種。我們會因為發明盤尼西林的科學家曾經家暴【我虛構的!】,所以生死關頭你拒用抗生素嗎? ​ 之前木馬文化正要舉辦孟若兩場講座,一場取消、一場如期,後者本要討論的就是母親相關議題,於是內容就調整為討論文本與新聞事件。我覺得也很好。 ​ 例如同樣忽視兒子被虐待的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幸福童年的秘密》,卻在她兒子長大後追索出《幸福童年真正的秘密》後,成了對照解謎,亦不損其研究經典。 ​

有不少人出來為J.K.羅琳「作品」辯護,《哈利波特》裡的多元、反歧視、質疑威權、性向包容等等豐富的角度。我因為沒讀透,所以沒什麼能力闡述。但我承認,正是因此,我無法再用享受的眼光看哈利波特。我也沒有想要讓J.K.賺版稅。 ​ 在奧運的體力征戰、場外腦力爭戰之時,#台灣書店裡依舊高擺著哈利波特紀念版,因為那是收入票房,書店要不要因為J.K.的爭議(尤其是欺負我們的選手)而撤下小說呢?走過去取閱的青少年,我也不確定他們怎麼理解這一切。 ​ 已經喜愛購買《哈利波特》的人,一定不要忘記那些優質因素對自己的影響,也要能夠辨識她的作品內容所強調帶給全球讀者的,以及她目前大聲量的看法(這也是全球讀者所給她的大聲量),是哪樣的扞格或變化。 ​ 至少要,把一件事情的看法,好好的想下去。
「當你心有所感、有什麼想法從內心深處湧現時,千萬不能有一絲敷衍。
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對什麼事情、有什麼感覺。這樣一來,你就會慢慢明白,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受到感動,這種無法重複的唯一經驗,其實具有不限於那個時刻的意義。這就是真正屬於你的思想。
總覺得吉野源三郎這段寫得真是太好了。